检测类型房屋质量检测
服务内容办理验厂手续、工业厂房、外资验厂、外商外企
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A、B、C、D 四等级
质量检测可靠性检测
所在地深圳
收费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协商
出报告时间3-7天
是否现场检测是
检测报告有
检测方法量尺、探针等
服务合同一式三份
检测范围学校/宾馆/厂房/小区/民房/幼儿园
检测项目楼房完损性鉴定,厂房检测
检测地区全国
酒店房屋检测的过程如下:
1、收集相关的施工资料及设计图纸、地质勘查报告。
2、根据规范抽检柱、梁、板的混凝土强度。
3、根据规范抽检柱的钢筋配置情况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4、检测框架柱梁截面尺寸、楼板厚度。
5、检测建筑物结构裂缝的数量、现状及分布情况。
6、检测建筑物填充墙体裂缝的数量、现状及分布情况。
7、检测分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8、检测整栋建筑是否倾斜及倾斜的程度。
9、根据检测结果、规范及使用情况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构性的结论,提出关于房屋后续使用的建议。
房屋结构的安全是指人员对房屋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完整程度和使用状况是否危及安全使用进行。房屋的混凝土结构是房屋的基体结构。人员在进屋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应针对混凝土使用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房屋结构中,混凝土结构无处不在,房屋建造的地基、房屋的墙体和房屋的顶盖结构中,混凝土材料无处不在。在房屋混凝土结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工作:,现场测绘结构平面图和框架立面图。对房屋结构平面图和框架立面图的测绘是为房屋的混凝土结构是否符合重力和平衡力的要求。第二,混凝土结构的成分配比。通常情况下,为满足居民对墙体的坚固性和长久性的要求,用于建造墙体的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量的配比应为1:2或1:2.5。按照这个要求,人员在混凝土结构的成分配比时便有据可依。第三,混凝土柱体或梁体的质量状况。在房屋结构的过程中,若混凝土结构出现倾斜或裂缝,则此房屋可定性为危房。第四,混凝土结构的负载量。房屋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并不是单存在的,其存在是与砌体结构和钢结构搭配在一起的,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负载量的,有利于掌控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人员在进屋结构的砌体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对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抗倾斜性能和抗风阻力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通常情况下,房屋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房屋安全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环太平洋和环印度洋等地震高发地段,更应对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合理的,并给出详细的抗震检测报告书,人员需签字盖章。房屋砌体结构的抗倾斜性能检测在砌体结构的中应用广。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建造的房屋,均需要进行抗倾斜性能的。且在砌体结构的抗倾斜过程中应根据房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有实际效用的具体。 房屋结构安全的作用
进屋结构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安全,可以平衡房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房屋的价值是房屋经济效益的体现。结构符合国家标准的房屋,其市场价值较高,结构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房屋,不允许出售。混凝土结构配比情况正常、砌体结构无倾斜和钢结构无损伤的房屋,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安全的房屋结构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方面为节能环保。符合安全的房屋结构其混凝土结构的保温保湿性能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的频率,节约电能,降低氟的排放量,保护大气的臭氧层。第二方面为美化环境。符合安全要求的房屋结构其外形上并无太大损伤与倾斜,其内在结构平衡性能和重力性能状态良好。这类房屋对城市的环境不造成影响,部分房屋结构甚至因其脱颖而出的外观设计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进屋结构的安全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房屋安全检测
1)调查房屋建造信息资料。包括: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以及能反映房屋建造情况的其他有关资料信息;
2)调查房屋的历史沿革。包括:使用情况、检查检测、维修、加固、改造、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灾害损坏和修复等情况;
3)检查核对房屋实体与图纸(文字)资料记载的一致性;
4)检查房屋的结构布置和构造连接及结构体系;
5)检查测量房屋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
6)调查房屋现状。包括:建筑的实际状况、使用情况、内外环境,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7)调查房屋今后使用要求。包括:房屋的目标使用期限、使用条件、内外环境作用等;
8)抽样或全数检查测量承重结构或构件的裂缝、位移、变形或腐蚀、老化等其他损伤,采用文字、图纸、照片或录像等方法,记录房屋主体结构和承重构件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及损伤性质;
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
一、结构或构件的验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连接的验算,必要时还应进行疲劳、裂缝、变形、倾复、滑移等的验算。对国家现行规范没有明确规定验算方法或验算后难以判定等级的结构或构件,可结合实践经验和结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包括必要时进行试验)的方法,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二、结构或构件验算的计算图形应符合其实际受力与构造状况;
三、结构上的作用及作用效应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0.2条和第3.0.3条确定,并应考虑由于变形、温度等因素造成的附加内力;
四、当材料种类和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材料强度应按原设计值取用。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与原设计不符或材料已变质时,材料强度应采用实测试验数据。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有关规定确定。取样时不得损害结构的正常工作;
五、当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长期大于60℃,钢结构表面温度长期大于150℃时,应考虑温度对材质的影响;
六、验算结构或构件的几何参数应采用实测值,并应考虑构件截面的损伤、腐蚀、锈蚀、偏差、断面削弱以及结构或构件过度变形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种类:
1、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读出正确的结论。如: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十字或米字集中于跨中;转角阳台或挑檐板裂缝位于板面起始于墙板交界以角点为中心成米字形向外延伸。受力裂缝,其裂缝与荷载有关,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
2、温度收缩裂缝:温度收缩裂缝是一种建筑常见的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的温度变形及材料的收缩变形受阻及应力超标所致。现浇板收缩裂缝主要集中在房屋的中部和房屋四周阳角处,裂缝成枣核状止于梁边。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渗漏,影响正常使用。
3、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多属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
4、使用商品混凝土引起的收缩裂缝:商品混凝土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因此一般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都较大,水灰比较大,如保证水灰比则要增加水泥用量,这样就使混凝土在硬化阶段出现收缩裂缝。裂缝的产生大多在砼浇筑初期,即浇捣后4~6小时左右,裂缝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产生裂缝部分大多为水泥浮浆层和砂浆层。有于砼坍落度偏大,表面经过振捣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收缩性较大的水泥浮浆层及砂浆层一方面由于砼初凝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砼早期强度较低(面层为砂浆层 强度更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砼表面开裂,另一方面由于面层浮浆或砂浆的收缩值比基层砼大许多,而造成变形值不同导致面层开裂。
5、预埋管线引起的楼板裂缝:预埋线管处沿管线方向出现表面裂缝;局部出现呈发散状或龟裂状的不规则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6、施工原因引起混凝土楼板裂缝:养护不到位,强制性规范要求混凝土养护要覆盖并浇水,现在大多数不覆盖,浇水也不能保证经常性湿润;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砖混住宅楼板,前浇筑完楼板,第二天即上砖、走车,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地基评定标准:
1.1一般规定 1.1.1 危险构件是指其承受能力、裂缝和变形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 1.1.2 单个构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 1)立柱基:以一根柱的单个基础为一构件; 2)条形基础:以一个自然间一轴线单面长度为一构件; 3)板式基础:以一个自然间的面积为一构件。 2 墙体:以一个计算高度、一个自然间的一面为一构件。 3 柱:以一个计算高度、一根为一构件。 4 梁、檀条、搁栅等:以一个跨度、一根为一构件。 5 板:以一个自然间面积为一构件;预制板以一块为一构件。 6 屋架、桁架等:以一为一构件。 1.2 地基基础 1.2.1 地基基础危险性应包括地基和基础两部分。 1.2.2 地基基础应站点检查基础与承重砖墙连接处的斜向阶梯形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状况,基础与框架柱根部连接处的水平裂缝状况,房屋的倾斜位移状况,地基滑坡、稳定、土质变形和开裂等状况。 1.2.3 当地基部分有下列现象者,应评定为危险状态: 1 地基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且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2 地基生产不均匀沉降,其沉降量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1)规定的允许值,上部墙体产生沉降裂缝宽度大于10mm,且房屋局部倾斜率大于1%; 3 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着影响,且仍有继续滑动迹象。 1.2.4 当房屋基础有下列现象者,应评定为危险点: 1 基础承载能力小于基础作用效应的85%(R/γOS<0.85); 2 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 3 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在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http://www.zcgcjss.com